必威体育平台

欢迎您访问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发改动态
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举行共同开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 襄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5 16:07

7月22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举行。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一丝不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共同开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省发改委就《关于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起草情况作了说明。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通报了襄阳都市圈建设进展情况,就“五个分规划”和“三个协同行动”等文件审议稿作了说明。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推进襄阳都市圈建设情况,并对相关文件审议稿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襄十随神”四地思想统一、协同高效,襄阳都市圈政策体系构建取得新成果、流域生态共治取得新成效、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区域交流合作进入新高度、公共服务共建迈上新台阶。襄阳都市圈建设战略机遇有天时、区域发展有地利、互通协作有人和,前景广阔,未来可期。我们要抢抓战略机遇,强化使命担当,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治等方面深化合作,齐心协力推动襄阳都市圈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会议强调,要落实共建共享襄阳都市圈的各项举措,以更大力度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流域安全底线管控,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大力保护传承水文化;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组团发展,在规划、投资、土地、要素流动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交流合作;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协同联动,深入实施襄阳都市圈产业体系规划,在先进制造业、农业产业化、文旅产业等方面,促进产业集群联动、资源配置优化;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快交通“硬联通”项目建设,打造“襄十随神”对外贸易集疏运中心;以更大力度推进公共便民服务,深化跨域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市场监管一体化等改革,加快跨域通办事项便民化、优质化、智能化。

会议要求,要扛牢共建共享襄阳都市圈的政治责任,压实协同发展的责任链,激发协同发展的原动力,落实协同发展的硬举措,在认识上统一、感情上亲近、目标上同向、合作上加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

紧紧锚定目标定位落实重点任务 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7月22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举行,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通报了襄阳都市圈发展进展情况。

王太晖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襄十随神”四地通力合作,抓紧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襄阳都市圈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联合谋划编制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库,12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34个城市群“硬联通”项目全部开工,交通互联稳步推进;新策划“襄十随神”精品旅游线路6条,十堰、随州、神农架32家企业进驻襄阳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协作持续加强;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十堰、襄阳联合申报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入选全国示范项目,生态共治效果明显;356项政务服务实现四地通办,上半年受理办件7406件,公共服务扩面提质;举办科教文旅、创业创新等交流合作活动50余次,区域交流更加频繁。

王太晖表示,今年以来,襄阳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的使命任务,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细化举措,着力提升经济量级、产业层级、城市能级。加快建设东津城市新中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会展经济,打造“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加快转化交通优势,扎实推进襄阳至宜昌、襄阳至南阳、襄阳至信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大力建设襄阳铁路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枢纽和园区,引进象屿集团等头部物流企业,培育发展枢纽经济;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聚焦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以及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产业,奋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加快提升襄阳文化影响力,发挥文旅资源优势,补齐文旅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王太晖表示,下一步,襄阳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吸收省直部门指导意见和兄弟城市建议,抓紧落实年度工作任务,持续优化区域协作平台,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

更好建群强群入圈融圈 为襄阳都市圈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7月22日,在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上,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表示,十堰将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与兄弟城市一道同题共答、同心协力,更好建群强群、入圈融圈,以高质量发展为襄阳都市圈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黄剑雄说,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十堰坚持同心共向、联动互动,与兄弟城市携手共谋重大政策,共推重大项目,共建重大平台,“加”出了发展空间、“联”出了制度红利,呈现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产业共链取得新成果,健全四地产业发展引导目录,推动零部件专精特新、商用车电动智能、专用车提质升级,携手打造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推进“武当实验室”建设,加快创建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交通共网实现新突破,16个区域交通“硬联通”项目加快推进,房县至五峰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谷城至柳陂段改扩建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汉十高速钟岗、武当山等服务区新能源重卡换电站加快建设。流域共治开创新局面,签订跨界河流环境应急联防联控协议,建立“襄十随神”跨区域河湖长协同机制,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向优向好。服务共享取得新进展,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襄十随神”跨域通办专窗、自助终端,成立就业创业联盟、旅游联盟,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四地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劳务就业协同不断深化。

关于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黄剑雄建议,依托襄阳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国家级铁路枢纽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交通运输一体化组织、交通信息数据一体化共享,共同构建“襄十随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健全生态联防联治机制,探索建立跨市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汉江流域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加强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人力、旅游等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巩固拓展襄阳·十堰区域协作帮扶互访成果。


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

强化与襄阳都市圈对接融合 共建“襄十随神”共同体

“随州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支持襄阳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与襄阳都市圈的主动对接融合。”7月22日,在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上,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表示。

钱远坤认为,省发改委着眼长远发展现实考量,起草《关于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进一步明晰了襄阳都市圈发展方向。襄阳市委、市政府扛牢省委赋予的职责使命,形成都市圈“5分规”和3个协同行动,找准了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襄十随神”的发力点和结合点。

钱远坤说,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加强与襄阳都市圈的对接融合,共建“襄十随神”共同体。在交通互联提速上,联合襄阳加快推进襄阳经随州至信阳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等8个交通硬联通项目开工建设。在产业互动协作上,加快融入“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推动神农蜜菌公司与神农架林区神药集团开展深度协作,成功举办百家媒体看随州暨“襄十随神”文旅局长沙龙系列活动。在要素互通共享上,实现四地间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静默认证”和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推进“襄十随神”劳动保障监察一体化发展。在环境互建同治上,达成生态环境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工作机制,加快实施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随州段工程。

钱远坤表示,下一步,随州将对接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速推动随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整合文旅资源,联合开展旅游品牌协同宣传,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旅游消费。加快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围绕推动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建设,打好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产业链延展“组合拳”。深化“襄十随神”四地“一网通办”“一事联办”“跨地通办”,探索养老、医疗联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及其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提升鄂北生态屏障安全能级。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

共担历史使命抓实抓细重点任务 推动襄阳都市圈战略取得更大成效

“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襄十随神’的共同使命。”7月22日,在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上,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表示,神农架林区将围绕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战略取得更大成效。

冯伟说,自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以来,神农架林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编制实施《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统筹协调,抓实抓细襄阳都市圈发展重点任务。有序推动重点项目,“房五”高速神农架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保康鱼头河至阳日双建公路建成。协同推进生态环保,与房县、保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执行良好,与十堰新签订流域补偿、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联动发展旅游产业,十堰经襄阳东到神农架的高铁班次开通。协力通办政务服务,签订跨域通办协议,今年上半年办理“跨域通办”业务1970件。协作互帮乡村振兴,与随州在产业、文旅、劳务等方面结对帮扶效果良好。协同发展优质教育,神农架高级中学与襄阳三中合作办学启动,与随州建立教师培训合作机制。

冯伟表示,下一步,神农架林区将更好统筹区域综合交通,协力打造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力争襄阳都市圈高铁高速互联互通,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协调联动神农架周边的郑渝高铁沿线站点,优化“一票制”“一站式”服务。更好统筹区域旅游发展,充分利用襄阳旅游集散中心作用,依托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和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与随州共享联办炎帝寻根节,合作开展襄阳都市圈旅游营销活动。更好统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与襄阳三中深化合作办学,探索区域医保卡异地结算机制,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推进鄂西天然气管网建设和“300十堰高压输气管道”经神农架向保康延伸。更好统筹生态环保联管联控,推进南河、堵河跨区域、跨流域治理,优化市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做好汉江丹库以上片区、汉江中游片区流域水环境治理,守住流域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底线。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襄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院内) 联系电话:0710-3534576 邮编:441021
派驻纪检组电话:0710-3511289  E-mail:zxjgjjz@163.com  地址:襄城区荆州街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40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 鄂ICP备19012107号 网站地图
总编辑:朱冬林 责任编辑:高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