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平台

欢迎您访问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发改动态
襄阳:书写新时代产教融合“隆中对”
信息来源: 中宏网    发布时间:2024-01-16 15:01

提到湖北襄阳,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文化和一大批杰出俊才谋士。东汉末年,刘表徙荆州治所于襄阳。当时的知识分子躲避战乱,汇聚于此,一时间,襄阳人才济济,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一批在当时指点江山的谋士涌现出来,更有流传千古的“隆中对”传为佳话,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才重视的优秀传统。

新的时代,襄阳把人才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推动全市人才政策不断优化,服务机制逐步健全,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人才效能持续增强。同时,襄阳还把对智慧的崇尚和追求化为行动、化为激情,招引一批新时代的“诸葛亮”,书写新时代产教融合领域的“隆中对”。

构建人才纷至沓来的“强磁场”

2023年11月22日,汉江流域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襄阳都市圈先进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标志着襄阳在推动主导产业产教融合方面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襄阳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襄阳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27.8亿元、同比增长5.4%。

2021年7月,襄阳市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在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行动中,襄阳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全市上下狠抓人才“第一资源”,广纳四海之才,延揽八方之智,构建人才纷至沓来的“强磁场”,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

在推动产教融合各项工作中,襄阳市深入推进校企全面合作、产教深度融合,采取推双元育人模式、建联动合作平台、聚院士专家力量等人才培养“组合拳”,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创新要素快速流动通道,初步形成了“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联盟+园区”的协同发展模式,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中国技能人才之乡,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了新动能。

招引一批新时代的“诸葛亮”

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在实验室,襄阳市盯紧这一关键点,建成湖北隆中实验室,并邀请国内十位院士领衔“研发军团”,在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场上”高歌猛进。

2022年7月5日,湖北隆中实验室园区开园以来,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以院士领航,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引领计划。截至2023年底,学校已累计有23个专业方向的4500余名师生入驻园区。

武汉理工大学在建工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积淀了较强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与襄阳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资源恰好形成互补。为此,学校在襄阳示范区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智能交通、现代管理与金融、智慧生态城市与绿色资源等8个科教融合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一体化发展。

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龙头”,襄阳市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职业院校根据市场供需和就业质量评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涉及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等对本地主导产业贡献度显著的实用学科专业和技术转移等新型学科专业,撤并或缩减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在鼓励和支持“诸葛亮”发挥创新价值、市场价值方面,襄阳市积极搭平台,给舞台,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因材适用、才尽其用。


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求贤若渴的襄阳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从全国引进1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并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一展身手的机会。

2023年5月19日,襄阳市域产教联合体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宣布成立,该联合体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以高新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联合体的任务包含搭建联合体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等八个方面。

打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堵点,让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无缝对接企业,这是襄阳推进双元育人模式,应对“产业工匠”短缺问题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完善“产城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聚焦专业优化,破解企业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错位问题。推进院校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引导、科研院所指导、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落实的产学双向对接机制,提高专业对产业需求的快速响应度,健全专业“正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根据市场供需和就业质量评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截至目前,聚焦“144”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中职学校开设了56个专业点,涵盖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等11个大类。

在支持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工匠”方面,襄阳市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让学生走进实训基地和生产一线,夯实学生技能水平。从全市筛选资质信誉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专业对口原则,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6个月的生产实训,并分别从校企两方选派资深且负责的实习实训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

同时,襄阳市依托湖北省省级区域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022年襄阳市共组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577人。探索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度。探索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培养模式和“企业办班”“教学进工厂”“厂中校”“校中厂”实训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促进校企双主体育人。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培育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给人才的成长构建了非常适宜的“土壤”,实现了“人才兴市”战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目标。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襄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院内) 联系电话:0710-3534576 邮编:441021
派驻纪检组电话:0710-3511289  E-mail:zxjgjjz@163.com  地址:襄城区荆州街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40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 鄂ICP备19012107号 网站地图
总编辑:朱冬林 责任编辑:高其峰